或许我们都知道小产权房和大产权房是指什么样的房子,但是您知道什么是共有产权房吗?“共有产权房”由2017年12月份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“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”,同年12月份就被入选2017年民生热词榜。
那么共有产权房到底什么呢?指的是由地方政府让渡部分土地出让收益,然后低价配售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家庭所建的房屋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购买此房时,可按个人与政府的出资比例,共同拥有房屋产权。房屋产权可由政府和市民平分,市民可向政府“赎回”产权。
共有产权房的出资方式是由政府按照“三七开”或“五五开”垫资,并不影响购房者向银行申请商业贷款等。就其出资方式的本质来说,与开发商推出的所谓“零首付”优惠政策比较,前者的垫资人是政府,后者的垫资人是房产商,从融资模式上看,并无本质差别。
共有产权房操作方式一般可以按照两种比例实现共有:当个人与政府的产权比例为7∶3时,个人承担的价格相当于同期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;对仍无力购买的特殊困难家庭,可按5∶5的产权比例进行购买,个人承担的价格则相当于同期经济适用住房的70%,即共有产权经济适用住房。
目前这种模式的在江苏、上海、北京地区试点。比如在上海2013年批次共有产权保障房(经济适用房)的申请审核已基本完成,并在10月末全市转入摇号配售签约阶段。2018年8月30日,上午10时启动申购北京海淀2141套共有产权房申购,全装修均价37800元。
虽然各地的做法不一样,但这种“共有产权房”的核心都是让低收入群体在政府扶持下与市场真正接轨,达到既改善居住条件又避免以往政策缺陷的目的。
|